文稿的修改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内容和结构的改善:一是文字的润色。有些作者行文慎重,喜欢在修改内容与结构的同时也斟字酌句。更多的作者则主张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的增删和结构的调整上,在内容与结构大体确定之后再作文字修饰。

在修改文稿内容时,要考虑到思想性和政策性方面,要注意防止发生政治性错误。应注意:

①文稿中不应有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等相抵触的论点或提法。

②涉及领土主权和外交政策问题,如某些国名、地区名、民族名、事件名、国界等,要慎重对待,认真查核,严防出错。

③遵守保密规定,包括保守国家机密和技术秘密。后者如尖端科研项目的技术关键、我国特有的菌种、毒种及生物制品、我国独创的特效药物的生产工艺,我国独有或具有重要价值的药用植物的种子、幼苗及栽培方法等。

为了把文稿的内容和结构修改好,作者应从编辑和评阅人的角度对文稿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

(1)标题是否贴切、简明、醒目?应该记住,文章的修改没有完,标题的修改也就没有完。事实上直到临发前,标题仍然是编辑加工的重点之一。文章既然还是初稿,标题也只能算是初定。审阅标题首先看本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否已经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必须有明确主题才能执笔成文,但论文初稿写完之后,对该文所表达的主要信息比拟订提纲时更加明确肯定,因而有必要对标题内容作进一步审核。除了内容之外,标题词语的排列也很重要。例如,最重要的关键词应尽可能往前排,这样做重点突出,容易引人注目。

(2)摘要是否在允许的篇幅内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有可能在完成全文之前先写出来,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先写出全文,然后再写摘要。对于科研论文来说,从全文到摘要、到标题,这是一个逐步浓缩的过程。修改时着重要看是否正确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否漏摘了重要信息。

(3) 导言是否简炼而又明确无误地交待了所研究的问题及必要的背景材料?检查的方法是,设想自己处于读者的地位,当读完了导言之后,是否能明白你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要研究它。

(4) 文章各部分的安排是否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科研论文大的结构是固定的,因此审阔的重点是各个部分自身的内在结构。没有固定程式的其他论文,如综述、述评等,尤其要考虑各个大的部分是否结构严密、安排合理。

(5) 各部分的内容、图表有无多余或者阙漏,是否需要增删?大多数论文的初稿常常写得偏多,往往超出说明主题和论证原来假说的需要,可能写进一些和表达主要信息无关的东西。此时应毫不吝惜地加以删节。对于作者来说,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东西可能舍不得”割爱”;但对于读者来说,他们肯定不欣赏那些可有可元的、甚至和主题毫无关系的内容。

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对文稿施加刀斧, 才不会手软。

由于提纲不完备或初稿写得仓促,有时也会出现重要内容的阙漏,在仔细审阅初稿时容易发现而得到弥补。

(6)文章各部分所引用的资料、数据等是否准确无误?要重新核对。要审查表格与正文中所用的数据是否一致。

(7)所引文献是否确系必需,有无遗漏或排列错误?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随着内容的变动而同时增删或调整文献的排列顺序。

以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无非是,文章中所写的是否都是必需的,该说的是不是都有了,文章从大的部分到小的段落是否安排得严谨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至少要经过三稿,才能比较满意。